
还有一些东西,我们认为对的,其实是错的。没有佛智,你是分辨不出来的。你本来做错了,但是你认为是对的,甚至认为这是功德相。这个问题也是没有办法的。所以这个大智觉悟与一切现形相是不一不异的东西。
比如念佛诵经,我们统统认为是功德相。从细惑上讲,诵经与功德没有关系,与心有关系。它讲的是心,你用什么心诵经。凡夫的人在粗惑当中,认为诵经是有功德的,但是你心没有功德,你诵经也没有功德。光用诵经这个相来说功德,一诵经就有功德,这个是不成立的。但是在世间的粗相当中,善恶标准就是这样分的,诵经是善业,杀生是恶业,从粗分是这样。
但是到了细惑当中就分别不出来了,往往还是错误的。你诵经的过程中,执着法、就有法执,执着妄想,就有分别,分别法的高下,执着法的精微,起这样的无明,然后妄想自己成佛做主,妄想自己上天,打妄想。当你用这个分别,执着,妄想的心诵经,不但没有功德,你还不如不诵呢!六祖当时也讲这个问题,你念佛、诵经与你功德不功德没有关系,见性不见性没有关系,你诵也好,不诵也好,都没有关系。不要认为我诵经,就有功德,一诵经就是功德。
最后你们还要回向,回向念哪四句好呢?好像不念着四句就漏了功德了,其实这个功德与你回向不回向没有关系。当然这是从细惑当中讲的,这是从高一个境界谈的。凡夫他就是要这个功德,我送一遍经就有一遍的功德,我诵经没有功德我就不诵了,凡夫的境界是这样的,他的信位还没有满,他还不完全相信。我们所讲的是信位满了,到了地上住位上,到菩萨地满以后等觉菩萨、那就更不一样了。粗境界就比较好识别,细境界非常难突破。
——《大乘起信论要解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