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得是什么呢?无得是对妄想的无得,我们不打妄想了,你没有那些妄想了,就叫无得。无得是指的什么呢?是对妄想的破除,那你破除了妄想之后,剩下的是什么呢?剩下的全是真如自性,真如是什么呢?就是一切功德。那也就是说,你真正的证得了无得,你就具足了功德。你真正证得了无得,你就具足了一切功德。
但是,现在很多人怕无得呀,我辛辛苦苦诵经念佛,我白干了吗我?你要是光这样想,你就真的没有功德了。梁武帝遇到达摩祖师,梁武帝问:“朕即位以来,造寺写经,度僧不可胜记,有何功德?”达摩祖师回答说:“并无功德。”梁武帝认为,我盖这么多庙,我供这么多僧,我啥功德也没有吗?我毫无功德吗?我还白干了我?为什么说他没有功德呢?他有这个念头,就没有功德。他还有分别,有执着,有妄想,哪来功德啊?菩提之道若著相而修,那是福德,若离一切相而修,才是功德。
其实就是这个意思。就像我们有的人做功德,一个居士隔一个月给我打一次电话,询问我:“哎呀我工作不顺心,挣钱也不多,我想是不是换换工作呀?让我挣钱多一点,我怎么弄呢?”我说:“可以呀,这个可以呀,你去发个愿,然后回去诵诵经。”他说行,就去发愿。问我发个什么愿呢?我说你自己看吧,发大愿!他就去发愿了:我这个工作要是换了,我就捐200块钱。然后就每天诵一部地藏经。弄了一个月,给我打电话了:“怎么回事呀?愿也发了,经也诵了,怎么还没有改变呢?我说:”你继续发,继续诵”,我也不知道他发的什么愿。然后又过了一个月,又给我打电话,说:“我还没有改变呀?”。我说:“你再继续法吧,在继续诵经”,他又去继续发。半年了,又给我打电话说:“还是没有改变呀?”,最后我说:“这个没办法了”。我认为改变不了这个事了,因为改变不了他的心了。我的意思是,通过发愿诵经,来改变“他”,他的意思是改变“它”,两人的意思完全不一样,所以你改变不了他。他老是执着这个事情,他老是这样想,这样想也对,人之常情。可是呢,你又不想付出,不想付出又想得到,这个不可能呀,这个道理他不明白。我的意思是你要想多得到,你要多付出呀,你多发心发大心,佛菩萨自然能让你得到,这个它是有个定律呀。他说,是不想发心,或者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。这个东西不好办呀,所以说你就没有办法了。你说这怎么改变呀?还老说,这佛法怎么不灵验呀?怎么还不加持我呀?你不是说到了吗?怎么几个月还不行?还真的这样来找我。几个月后还真的来找我,说几个月了,怎么还不到呀?你不是说几个月灵验?怎么还不灵验?我怎么怎么···其实他就是不知道佛法了,他有这种执著,我们是想破除他的这种执著,他不明白这个是要改变他的心态。没有到半年没有改变,一年没有改变,那他的理想愿望就达不到。
所以只有改变了这个心,才能改变了这个事,改变不了这个心,就改变不了这个事。有的人求佛菩萨,一求就灵验。有的人求佛菩萨,咋求也不灵验。不灵验是为什么呢?就是没有改变他的心。所以改变心很重要。改变心我们说了,就是改变你的无明之心,破除你的无明执著。这个改变心,不是把东想改成西想,这不叫改变,不是这样。你今天想当科学家,明天又想当将军,不是这样改变。真正的改变你的心,就是破除你的无明,这是改变。所以改变我们的心,就是破除我们的妄想执著,这是改变你的心。你真正的破除了妄想执著,你就真正具足一切功德了。你起什么念,就满足你什么念;你有什么愿望,就能满足你什么愿望。
其实佛法就是这样,所以很多人在佛法当中感觉到迷茫,怎么不灵验呀?怎么这样呀?其实是因为没觉察,没有觉察出自己的这种本心意来,所以你感觉到迷茫。其实佛法很灵验,你要明白了,窥探出佛法的一二来,你只要窥探出佛的门径的一二来,不用说全部,你仅窥探出一二来,就很灵验了。你要窥探出七成来,你就是不退转佛菩萨再来了,它就是这个样子。也就是说,我们学习佛法,你要知道,最后这个毕竟无得。毕竟无得的作用,了不起呀。
所以有很多修行佛法的人,老是执著在法相当中,老是纠缠在法相上,对自己的心不去整理,对自己的烦恼无明不去破除,对妄想不去破除,这些都是错误的。
——《大乘起信论要解》